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5篇

来源: 九年级    措施    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245人,平均分29.4低于全县平均分0.8分

最高分:47最低分:5

其中43分以上30人,特优率为6.94%,低于全县的8.37%;

40分以上57人,优秀率23.27%,低于全县的25.73%;

30分以上133人,及格率54.29%,低于全县的55.13%;

18分以下66人,过差率13.06%,高于全县的10.5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除了常见题型小作文外。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经过简单分析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需要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答案,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第12题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这道题,需要学生对资产阶级额革命有深刻的了解擦可以掌握。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加以归纳才能的得到答案。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例如第21题,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合在一起;第22题,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组合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客观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可以。

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得分率仅为31%,为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表格不够理解,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区分: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知的巩固和扩大主要包括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其次是第13题,得分率为53%,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选择,没有注意题目的提示;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主观题中第22题,第1题,材料一中设计的三个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是?结合本次阅卷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理解不到位,不能做归纳,多数学生的答案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少部分是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把握核心;第2题,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一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在于,将《权利法案》写为《权力法案》

第24题,第4题,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道题比较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写出答案的,需要在基础知识上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简单地记为:独立统一是前提,法律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人才教育需牢记。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分。

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2)学生比较归纳分析能力欠缺,单纯一个知识点能做对,几个同类的、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盘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2小题第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2题第5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或没读懂题目,没有深入分析,结果答案完全相左。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2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

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3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每次考试过后老师都会做一份试卷分析以总结学生在本次考试中的表现,方便查漏补缺,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245人,平均分29.4低于全县平均分0.8分

最高分:47最低分:5

其中43分以上30人,特优率为6.94%,低于全县的8.37%;

40分以上57人,优秀率23.27%,低于全县的25.73%;

30分以上133人,及格率54.29%,低于全县的55.13%;

18分以下66人,过差率13.06%,高于全县的10.5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除了常见题型小作文外。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经过简单分析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需要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答案,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第12题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这道题,需要学生对资产阶级额革命有深刻的了解擦可以掌握。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加以归纳才能的得到答案。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例如第21题,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合在一起;第22题,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组合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客观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可以。

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得分率仅为31%,为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表格不够理解,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区分: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知的巩固和扩大主要包括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其次是第13题,得分率为53%,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选择,没有注意题目的提示;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主观题中第22题,第1题,材料一中设计的三个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是?结合本次阅卷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理解不到位,不能做归纳,多数学生的答案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少部分是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把握核心;第2题,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一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在于,将《权利法案》写为《权力法案》

第24题,第4题,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道题比较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写出答案的,需要在基础知识上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简单地记为:独立统一是前提,法律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人才教育需牢记。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分。

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2)学生比较归纳分析能力欠缺,单纯一个知识点能做对,几个同类的、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盘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2小题第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2题第5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或没读懂题目,没有深入分析,结果答案完全相左。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