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来源: 真题    高考语文    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绝 齐 秦 计 必 弗 为 也 先 绝 齐后 责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张 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①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②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③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④,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⑤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①分付:托付。②格:格调。③永丰坊:地名。④飞絮时:指入夏时节。⑤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

(1)词的上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2分)

答:

(2)这首词借柳来喻人、抒怀。请分析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袁绍的儿子联合辽东太守对抗曹操,曹操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出奇兵千里奔袭,迅速平定了辽东。(《三国演义》)

B.黛玉的丫鬟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故意说黛玉明年将回林家,宝玉听后信以为真,急得痴病发作。(《红楼梦》)

C.觉新深爱青梅竹马的梅表妹,但高老太爷为了早日抱重孙,亲自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门亲事,让他与瑞珏完婚。(《家》)

D.赵伯韬想拉拢杜竹斋做公债,杜竹斋起初不感兴趣,但当赵伯韬说可以通过出钱操纵军队以影响公债时,他不禁心动。(《子夜》)

E.欧也妮生日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前来祝寿,葛朗台认为这两家人是看中他的钱,正好可以利用他们谋取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亲之过④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④过: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形式主义侵蚀文化肌体

吴义勤

①形式主义不是什么新东西,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反对形式主义,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形式主义。近年来,形式主义开始在文化领域大面积蔓延,因形态更隐蔽,其危害也就更大。

②文化领域的形式主义因为顶着“文化”的大帽子,常会被人忽略。比如,为了增加出版物的销售量,各种图书排行榜、畅销榜应运而生,但在有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种“商业游戏”和“商业交易”,甚至出现了出版社、作家花钱打榜的现象。热热闹闹的排行榜之后,其实是某些出版商的利益追逐,受损的则是上当受骗的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环境。再比如,有的地方,从吃的到穿的、从地上长的到天上飞的、从植物到动物、从古人到现代人、从英雄到汉奸,竟然都能成为文化节的名目。文化节不是不可以办,怕的是在主办者的眼里,只有经济利益的大小,而不顾其能对文化发展产生多少补益。此外,一些电视节目引发的文物拍卖寻宝热、选秀热、相亲节目热等等,最终也荒腔走板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形式”与“表演”,离真正的“文化”很远。

③文化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是弄虚作假,损害文化发展的健康肌体,毒化社会风气。从表面上看,文化形式主义是拜金主义在作怪。正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才在文化活动中抛弃真诚的信仰和痛苦的反思,将文化创造变成了“吸引眼球”的金钱比赛和不伦不类的跟风模仿等。而从深层意义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正是文化虚无主义和缺乏文化自信、根本不懂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功利主义、媚上心理、跟风投机心理和畸形权力崇拜心理的典型表现,是掩盖自己思想能力、行动能力不足的保护色,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的政绩评价、问责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弊病。可以说,假如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其恶果是形式取代了内容,现象取代了本质,虚假驱逐了真实,它只会践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破坏社会的信任机制,助长浮躁功利的习气,损害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④因此,要真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警惕和根治形式主义。特别要从制度设计上不给文化投机行为留有生存乃至效仿的空间。我们的政绩评价应不仅仅看到兴建了多少楼堂馆所这样的工程,更应看到培育了多少精品力作、惠及了多少市民百姓这样的实绩;不仅看到一次性的文化建设,更应关注这种文化投入方向、投入方式的可持续性。在考察用人机制上,更要给那些在文化建设领域真抓实干的人、坚持从实际和群众出发为政理念的人更多的鼓舞和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7日24版)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文化形式主义大面积蔓延,且因其形态更隐蔽,更具危害性。

B.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热衷文化形式主义的直接动机和深层原因。

C.如果任由文化形式主义泛滥,将造成诸多恶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D.文章强调我们的政绩评价更应顾及实际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0.请根据第②段列举的现象概括文化形式主义的特征。(3分)

答:

11.请简析第③④两段之间的关系。(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住在衣服里

王鼎钧

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子里,屋子住在巿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

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她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字比美,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是来使读者恢复敏感。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天地是房子,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

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愤图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意往针线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

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知道她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她的敏感颖悟,可以从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她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

即使有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她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她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才可以凭有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

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人更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之差,苍凉变为香艳。

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在衣服里的魔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而冠。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往往要别人先走一步,然后恍然大悟。收之桑榆,未为晚也,我们仍然可以写“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

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拥有的是如此贫乏,是“住在衣服里的人”。这句话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序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什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

(摘编自《王鼎钧自选集》)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漫谈的方式铺展开来,联想丰富,语言平淡朴实而又耐人寻味。

B.张爱玲的“住”字翻新出奇,突破了相沿已久的说法,使读者恢复敏感。

C.作者对于刘伶宣称“房屋就是我的衣服”的放诞行为持批判、否定态度。

D.作者运用“繁殖”一词形容语言的继承创造,既生动有趣又十分精辟。

E.“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是对外强中干者的嘲讽。

13.简析文中划线句子“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的含义。(4分)

答:

14.文章最后一段说,“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因排列次序不同,而别有一番滋味。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探析。(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①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15000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至感到我自己也是死人。

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绝 齐 秦 计 必 弗 为 也 先 绝 齐后 责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张 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