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1.从广义的教育看,受教育者包括(D)
A.中小学、幼儿园及高校在校学生B.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及高校全日制函授学生
C.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学生D.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从(A)
A.出生后开始的B.2岁开始的C.3岁开始的D.入小学以后开始的
3.关于我国托儿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以集体教育为主B.具有社会福利性C.具有保教性D.是3岁前儿童的保教机构
4.适合初生~2、3个月婴儿的玩具有(D)
A.娃娃、小碗B.积木、拼图C.不倒翁、拨浪鼓
D.摇篮上挂一些色彩鲜明的小球,提供听的材料(音乐或小铃)
5.婴儿的喂养过程应注意(C)
A.应过量喂养,使婴儿肥胖B.0~6个月的婴儿人工喂养优于母乳喂养
C.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机
D.无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方式,科学喂养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而与心理发展无关
6.婴儿的认识过程以(A)为主。
A.感知觉B.记忆C.想像D.思维
7.婴儿期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发展(C)
A.独白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连贯语言
8.目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B)
A.咨询活动B.家长开放日活动C.家长委员会D.书面联系
9.幼儿教师是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纯真美好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C.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D.多重角色
10.社区教育起源于(C)
A.美国B.瑞典C.丹麦D.澳大利亚
11.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C)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活动目标D.远期目标
12.我国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A)
A.3~6岁B.2~6岁C.4~6岁D.3~7岁
13.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A)
A.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B.开发智力C.培养创造力D.发展幼儿情商
14.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A)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
15.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B)
A.观察法B.演示法C.示范法D.范例法
16.某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现象。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A)育儿守则。
A.做好榜样B.理智的爱C.步调一致D.规矩明确
17.学前教育目标即(C)
A.教育目的B.学前教育方针C.学前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18.维果斯基提出了(D)
A.情感智力理论B.认知结构主义理论C.儿童中心说D."最近发展区"理论
19.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D)
A.张汉良B.张之洞C.张宗麟D.张雪门
20.在教育史上,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典范的人是(D)
A.福禄培尔B.裴斯泰洛齐C.洛克D.皮亚杰
21.关于卢梭教育思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提出了行动教育研究B.强调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C.认为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D.提倡"自然后果法"
22.关于学前儿童的教育,夸美纽斯(B)
A.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B.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C.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D.认为教学即生活
23.儿童恒牙替换乳牙大致年龄为(B)
A.3~5岁B.6、7~12、13岁C.12、13~15岁D.15~16岁
2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C)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环境和教育D.先天因素
25.3岁以后,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B)
A.直觉行动性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行动操练法
答:是学前教育方法之一,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2.结构游戏
答: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3.恩物
答: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4.儿童的发展
答: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5.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答: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1.简述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答:(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现代化。
2.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
(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
(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3.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答:游戏的特点是:(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4.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独立自主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综合性原则;启蒙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1.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小班幼儿入园教育工作。
答:幼儿园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2.联系目前幼儿园实际,谈谈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的观点: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B)
A.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
C.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
D.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2.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B)
A.文化发达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教育的物质来源增进人口受教育水平
B.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
C.家长文化水平学生文化水平教育水平下一代
D.教育水平教育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
3.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B)
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4.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
育过程的教育家是(D)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夸美纽斯D.福禄倍尔
5,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应是(B)
A.社会发展B.儿童发展C.学科发展D.经济发展
6.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
A.三小时B.四小时C.五小时D.六小时
7.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是指(D)
A.主题教学不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B.分科教学不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C.只有综合教学才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D.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8.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是(B)
A.角色扮演法B.行动操练法C.发泄法D.表扬鼓励法
9.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A)
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扩大的家庭D.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10.3岁前婴儿一般不能进行哪种游戏?(B)
A.独自游戏B.合作游戏C.平行游戏D.动作游戏
11.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D)
A.为儿童将来的职业做准备B.培养儿童成为专家C.培养特长儿童D.培养完整儿童
1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D)
A.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B.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D.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13.与托幼园所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C)
A.目的性B.组织性C.随意性D.计划性
14.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B)
A.注意倾听B.言语专业化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15,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D)
A.流动性B.集中性C.开放性D.封闭性
1.人的个体社会化
答:人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答: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活动性原则
答: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分离焦虑
答:“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5.家长参与
答: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布龙芬•布兰纳的“生态系统学理论”认为,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
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
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2.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答:应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3.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的事项有:
(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4)创设游戏角。
4.应如何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答: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应做到:
(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
5.草原流动幼儿园的特色是什么?
答:草原流动幼儿园(游戏点)的特色主要有:(1)季节性和流动性;(2)混合年龄;
(3)教育孩子和培训家长同步进行;(4)体现牧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
(3)发现式教学方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2.论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
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是:(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从切身体会谈谈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答: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有:
(1)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与家庭教育;(2)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3)家庭经济与家庭教育;4)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5)家庭气氛与家庭教育;(6)子女人数与家庭教育;(7)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家庭教育;(8)家长期望与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幼儿社会教育?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2、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于每个幼儿和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因此,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影响。
3、凡是过社会生活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人的行为与周围人行为的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用区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等来表述。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或内在感觉与思想。人的社会行为具有区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大特征。
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他们在自我意识、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等5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1)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看法的总和,它是主体“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幼儿在2岁之前“人我不分”,2.5至3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与完善起来。他们的自我评价从依从、表面、情绪化的,发展到独立、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
(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其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是情绪,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高兴、愉快属积极情绪;害怕、愤怒、嫉妒等属于消极情绪。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自身需睡要时,可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自身需要时,可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幼儿最初的情绪是广泛的兴奋,以后逐渐分化出痛苦、快乐、恐惧、厌恶、愤怒、高兴、喜爱、嫉妒、欢乐等。母婴依恋是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个性是一个人稳定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倾向性的整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的反映。我们在这里简要介绍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E.H.Erikson)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但在每个年龄阶段又有各自的特点,有本年龄阶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核心问题解决好了,既能使人顺利成长,又有利于他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成8个阶段。这8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幼儿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他与周围人相互作用时,对他所处阶段核心问题的解决程度。如果该问题解决得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相反,如果该问题解决得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
(4)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为交流认识或情感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最初的交往可追溯到2~3个月的婴儿时期。此时的婴儿用哭、笑、口部的动作、眼神和成人进行交往。交往对象主要是他的照料者、保护者——母亲。有研究表明,母婴交往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他以后的交往行为,甚至影响他智力、社会性发展。孩子从母亲那里学习交往的方式和交往技能等。
(5)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为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他是人社会化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在幼儿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皮亚杰和克尔伯格是最有名的两个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认为:幼儿道德发展水平有明显的阶段性。教师应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阶段特征实施相应的教育。
5、什么是幼儿的社会化呢?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幼儿社会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家长)按照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7、社会教育是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化的过程。社会教育对幼儿的身体、智力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是教幼儿学习如何做人的教育。
8、社会教育的目标
(1)对家庭、幼儿园、家乡、祖国有归属感、亲切感。(2)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对自己有信心。(3)对人友好,懂得同情、分享、合作、互助。(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5)对周围社会生活持关心、参与的态度。
9、社会教育的内容及作用
(一)自我意识
(1)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2)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3)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4)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态度。
(二)交往与人际关系
(1)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态度。
(2)鼓励幼儿积极交往,指导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4)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自觉遵守规则。
(三)社会环境
(1)丰富幼儿对家庭、幼儿园、社区、家乡、祖国的认识,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
(2)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周围社会生活,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4)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使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认
同感。适当介绍我国主要的民族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民族,使其感知人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学习以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差异。
10、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观察、体验、内化的过程。周围的社会生活是幼儿观察的对象。在观察过程中,那些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内容特别容易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家长的评价和由此引起的正、负强化是幼儿社会学习的校正、调节的手段。幼儿内心的体验、反思以及由此产生的“顿悟”决定了幼儿采取的行动。语言的提示和传递作用是幼儿社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媒介、方法。
11、幼儿的社会学习是在随机的、无意的过程中完成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教育经常有反复,但是不论长期也好、反复也好,幼儿必须有亲身的实践。由于幼儿的社会学习有以上特点,所以我们提出了社会教育的原则,即幼儿社会教育应综合地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生活中随时抓住教育时机实施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只凭教师的讲,而应让幼儿有参与、有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亲身体会。社会教育的内容要注意适宜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不管过高或过低都影响社会教育的实效。社会教育的内容要符合时代性要求。
12、幼儿园有向幼儿实施社会教育的明显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中幼儿同伴、教师、其他工作人员、物质材料、环境等社会教育资源向幼儿实施社会教育。
13、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可分为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和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两大类。其中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包括参观、谈话、讲述、实践活动、情境教学、综合性活动等。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角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等。这些活动各有长短,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14、在实施社会教育之前,教师对活动的设计是活动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使自己设计出来的教育活动,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当地的教育纲要,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
15、在实施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交往中发展。还要引导幼儿以现有水平为基点,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在这其中,教师的长期、一贯的努力不可少。教师要随时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引导幼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6、家庭中实施幼儿社会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家长和孩子有血缘关系、亲子感情融洽。教育对象单一,便于有针对性地个别施教。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施教,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施教者固定,有利于教育的一贯性。但是,家庭中实施社会教育也容易犯过于感情用事的毛病。
17、家庭中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父母、祖父母、保姆、兄弟姐妹等。在这其中,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都明显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学习。祖父母由于其爱孩子、阅历丰富、有耐心,对孩子稳教育定的情绪发展有益。但也容易出现“服务过度”、“保护过度”和要求孩子“安静过度的倾向。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也会对幼儿社会学习发生影响。
18、家庭中社会教育的方法是: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以理服人,坚持说服教育;恰当运用评价手段等方法。在这中间,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社会学习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说服教育和评价手段都是校正、调整幼儿社会行为的具体途径。
19、家庭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生活、闲暇活动、节日活动中,和生活同步。家长应重视这些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和影响。
20、在家庭中主要有广播、报纸、电视、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体向幼儿施加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应恰当地利用它们向幼儿施教。
21、情商的确切名称叫“情感智慧”,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它的水平高低很能影响一个人生活、事业是否成功。
22、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他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学习做人的重要环节。
人所处的环境还必然有某种文化传统,我们还有一个引导幼儿接纳、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的任务。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也是学习做人的重要环节。
23、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置一种情境,使幼儿在这一特殊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感染,从中受到某种教育的社会教育方式。
24、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实施各方面教育的专门的社会机构。与家庭相比,这里的施教者更有教育意识,这里的教育行为更有目的性,这里的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对幼儿来说,这里的教师和自己的家长社会角色不同,情感维度不同,所有这些都更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
25、体验思考法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学习的过程。
26、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某种社会学习的过程。
语言是人们交流、交际的工具。孩子在接受成人语言信息的时候,也在接受着成人的想法和价值观,所以,语言传递法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语言传递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讲述、讲解、谈话、讨论、评论等
27、确定社会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1)根据国家级的课程标准和当地幼儿教育纲要中社会领域方面的要求,确定社会教育的内容
(2)利用幼儿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作为执行课程标准和教育纲要的载体
(3)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内容
28、家庭中实施社会教育有哪些优势?
(1)因有血缘关系,亲子感情融洽(2)教育对象单一,便于实施教育(3)有利于随时施教
4)教育者相对固定,有利于教育的一贯性
29、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下载。
学前教育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1.从广义的教育看,受教育者包括(D)
A.中小学、幼儿园及高校在校学生B.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及高校全日制函授学生
C.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学生D.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从(A)
A.出生后开始的B.2岁开始的C.3岁开始的D.入小学以后开始的
3.关于我国托儿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以集体教育为主B.具有社会福利性C.具有保教性D.是3岁前儿童的保教机构
4.适合初生~2、3个月婴儿的玩具有(D)
A.娃娃、小碗B.积木、拼图C.不倒翁、拨浪鼓
D.摇篮上挂一些色彩鲜明的小球,提供听的材料(音乐或小铃)
5.婴儿的喂养过程应注意(C)
A.应过量喂养,使婴儿肥胖B.0~6个月的婴儿人工喂养优于母乳喂养
C.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机
D.无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方式,科学喂养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而与心理发展无关
6.婴儿的认识过程以(A)为主。
A.感知觉B.记忆C.想像D.思维
7.婴儿期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发展(C)
A.独白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连贯语言
8.目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B)
A.咨询活动B.家长开放日活动C.家长委员会D.书面联系
9.幼儿教师是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纯真美好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C.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D.多重角色
10.社区教育起源于(C)
A.美国B.瑞典C.丹麦D.澳大利亚
11.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C)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活动目标D.远期目标
12.我国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A)
A.3~6岁B.2~6岁C.4~6岁D.3~7岁
13.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A)
A.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B.开发智力C.培养创造力D.发展幼儿情商
14.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A)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
15.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B)
A.观察法B.演示法C.示范法D.范例法
16.某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现象。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A)育儿守则。
A.做好榜样B.理智的爱C.步调一致D.规矩明确
17.学前教育目标即(C)
A.教育目的B.学前教育方针C.学前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答案解析
上一篇: 学法减分20道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 2023年畜牧兽医考试题库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