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1
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青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优秀范文】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青春
青春如浩瀚无垠的海洋,每个人都是这海上的一艘小船,在驶向彼岸的过程中,有时被迷雾遮住了前行的路,有时也会被大风吹偏航向,我们总是希望能有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调整航向。
进入高中,我发现自己的学号班里倒数第二,这让本来就自卑的我眼前一片漆黑,对于学习,我实感无从下手。可是,我很幸运,遇到了高一的班主任,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他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历史老师。他个子不算高,戴着一幅黑框眼镜,上课时,腰间总是挂着一个小喇叭,似乎总是怕我们错过他讲的重要内容。
记得高一刚开始军训,晚自习第一节是历史自习,他看着白天筋疲力尽的我们,说道:“给你们放个视频放松一下吧。”接着我们的欢呼声盖过了电脑开机的声音,随后他找到了一部名为《走向共和》的历史剧,剧中回顾了清末民初的历史事件,这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感知了历史,使我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
军训完不久,恰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县城进行鸣笛默哀,整个学校笼罩在响亮的预警声中,鸣笛结束后,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在电脑上点开了“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不要辜负了前辈为我们流下的鲜血!”当时,我都被他铿锵有力的话震撼到热泪盈眶……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致使我听课时都感觉自己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应该读过很多历史方面的书,每每说起一些他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他都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时上自习课,他会看一些历史题材的书。看书时,他都会仔细地盯着书中的内容,细细地品读着,时而皱紧着眉头想些什么,时而又会扶扶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给人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同学们上讲台问他问题,有时会吓他一跳。我想,这就是对“热爱”最好的诠释吧!
正如法捷耶夫所说的“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我的班主任,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青春,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我想,我不仅是这束光的接受者,将来也是这束光的传播者,让这束光能传承下去,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
题目中的“一束光”比喻具有光亮作用的东西,应理解为某人、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青春时代,照亮“我”青春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照亮”指给当时青春的“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走出阴霾,变得积极向上。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惘;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培养了“我”的某种精神品质;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抚平我内心的伤痛;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我”,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人间大爱……试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对此,写作时首先应该确定好“那束光”指的具体是什么,然后围绕“那束光”与“我的青春”之间的故事展开情节,重点突出这道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让青春的“我”有了怎样的改变。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立意:
1.记忆里的那道光照亮了我的青春路。
2.您是寒夜里的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
3.你们坚定的目光震撼了我,让我奋然前行。
来源:作文选刊,转载请保留。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公而忘私的“最美奋斗者”雷锋到坚守初心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从最美逆行者坚定的转身到“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潮流的变迁,也铭记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在“好故事”周围有聆听者,欣赏其意义与价值;有传播者,弘扬其传统与精神;有创作者,践行奋斗,书写续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范文】:
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光阴是一卷长长的胶片,记录下一代又一代人的“好故事”。“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作为新时代的一份子,我既要做好故事的聆听者和传播者,更要做它的创作者,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做好故事的聆听者,从口口相传、代代延续的精神血脉中寻找归属感与使命感。李大钊先生的义无反顾,让我们心生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从而更坚定地投身于奋斗中去。由是说,成为好故事的聆听者能够在我们心里播下归属的种子,激发使命的基因。
做好故事的传播者,将源远流长、感人肺腑的优秀文化和中国故事散播到四面八方。君可见李子柒将传统融入生活、将传承印入血脉、将传播用于实践,从而将恬静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的中国文化传播世界各地;君可见陈依妙小小年纪便在美国博物馆内宣传二胡的魅力,让传统音乐走遍四方。成为好故事的传播者,深入感知中国精神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创写好故事的能力。
成为聆听者是根基,成为传播者是台阶,而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好故事的创作者。若非创作,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好故事又从何而来?若不创作,身为青年的我们又何以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裘氏门派”的传人裘继戎将京剧身段编入流行舞蹈,让传统更有生命力,让流行更具文化底蕴。我们何不向他学习,让“我”投入时代的洪流,执笔创作属于自己的好故事呢?
辩证来看,若只做聆听者,当下与未来便会出现“万马齐喑”的空白;若只做传播者,却没有聆听的沉淀和创作的升华,好故事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若只做创作者,而失去了聆听和传播的底盘,最终只会摇摇欲坠,无法行稳致远。只有将其三者结合统一,方能完善自身,拥有“心中期许、笔下风云”的能力。
诗言:“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辈青年兰芝秀发,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于表达自我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未完待续的好故事将等待我的书写!
人如此,国亦然。崛起的中国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担当着大国的责任,更要绘就更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愿我们一道,做好故事的聆听者、传播者,更要做创作者。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些从近代、到现代、到当代的“好故事”。这其中,革命先驱李大钊、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战斗英雄张富清、最美逆行者等人的“好故事”,体现了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公而忘私、不惧辛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而“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则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不被困难打倒、积极乐观的个人意志。对此,材料第二段在总结这些“好故事”的意义之后,则围绕其展现了聆听者、传播者、创作者这三种不同的角色。其中,聆听者意味着我们以旁观者姿态去看待他人的好故事;传播者则说明我们不仅仅只是旁观,而是能通过自己的言行将之发扬光大;创作者则说明,我们是切身处地地去践行这些精神品格。
试题要求思考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对此,可以认为自己应当创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继承前辈精神,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认为自己可以做那个甘愿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甘于平凡,积极做好自己的小事,不好高骛远。当然,也可以说,今日之我辈,虽然未必都有能力和机遇去创造一个个好故事,但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宣扬、传播,使好故事中的好精神光照千古。
立意:
1.讲好好故事,我辈青年义不容辞。
2.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好故事,每个时代都需要讲故事的人。
3.不能讲出好故事,我们也可以听好好故事。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朝宰相韩混曾担任三吴长官,对于任用的幕僚都能根据才干安排适当的职务。有一次,他在家中接待一个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人看上去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还有些古怪。一旁的介绍人感到非常尴尬,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会被看中。不料,韩混却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因为韩混从这个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后,果然不出其所料,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冯梦龙在《智囊》中点评:“用人如韩混,天下无弃才,无废事矣。”
以上内容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识人是基础,用人是根本
用人当如韩混,天下无弃才,无废事矣。诚然,人才能尽其才,贵在“知人”。知,即了解、理解、支持、懂得;知人,即了解人、理解人、支持人、懂得人,最后赢得人。知人,才能更好地用人,才能有效避免用人失察。知人需要智慧。
但是,人才能尽其才,更贵在用人。
古人说:“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这就告诫我们,有了贤才,我们要识贤才,更要用贤才,给贤才委以专职。识才是基础,是条件,用才则是目的,是结果。
用人者需拥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具有全面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能发现人的长处与短处,能辨别贤才与庸才。为此,用人者要学会“下沉”,防止官僚主义,不能求全责备。就如刘邦之用韩信,刘邦不因为韩信出身寒门,从小寄食,曾受胯下之辱而轻视他、漠视他,相反,刘邦通过听取韩信对楚汉双方形势的分析,敏锐地发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立即采纳了韩信的建议。可惜的是,也许因为出身,也许因为自负,项羽没有刘邦那双善于识人的慧眼。尽管韩信投奔刘邦之前追随的是项羽,也曾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但项羽都拒绝采纳,导致韩信、陈平等优秀人才另择明主,图谋发展。打败项羽的是项羽自己,并不是刘邦、韩信。项羽用人的短视与愚蠢恰恰说明刘邦用人的高远与聪明。
用人者还要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博大胸怀,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好的机会,提供最好的平台,正确处理舍与得。刘邦虚心纳谏,礼待韩信。他先后拜韩信为大将军、相国,立韩信为齐王,职位的提升、平台的变化表明了和谐的君臣关系,也为韩信大展锋芒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相比之下,项羽对下属虽慈爱,但吝于给平台、给机会,项羽给予韩信的是低微的官职,安排韩信的工作是管理粮草、军饷。要知道,机会和平台深深影响人才的发展和人才创造的价值,就像雄鹰翱翔于蓝天,韩信只有统率千军万马才尽显英雄本色。
知人善任者赢人心,得天下,事业蒸蒸日上。韩混如是,我们亦如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未来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身为用人和被用的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人才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途大放光芒,尽显风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涉及两个人,韩混和求职的年轻人:前来求职的年轻人缺点明显,但仍被韩混发现优点,并安排适当的工作。由此分析,文章要讨论的是韩混的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注重细节、善于观察等方面。
对此,写作时,可以围绕慧眼识人才,大度举荐人才等角度去展开。首先可以论述其重要性,比如借助伯乐识别千里马;武则天赞叹政敌骆宾王的才华横溢;梁启超为国学院推荐陈寅恪;贺知章推荐李白给唐玄宗等例子加以辅助。而对于如何发现人才,则可结合材料中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等方法去展开。最后,则可说明,古人的“用人之道”,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然后,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来谈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如何“待人”,如何“用人”,如尊重人才,尽可能敞开进贤之门,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还要放手使用,给他们创造一展所长的舞台等。
立意:
1.识才有术,务得其道。
2.用人之长,不求全备。
3.发现才干,知人善用。
4.善于观察,发现优点。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戴礼记》中有曾子“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的话,意思是君子不事先以恶意臆测别人,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别人。明代刘基《郁离子》中也有“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的话,意思是喜欢猜忌别人的,别人也会猜忌他;喜欢对别人存有戒心的,别人对他也会存有戒心。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用信任架起心灵的桥梁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得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广阔的生命。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信任,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曾子曾言“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而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亮起了“黄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信任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法宝,然而在社会上许多人却大声疾呼,现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世界真的面临信任危机吗?
有一种例发人深省,南京市区公交车上的一位老汉因为低血糖昏迷在地,在场的乘客无动于衷。老汉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这样乘客们排除了顾虑,自然会上前帮忙。想来乘客们先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大多也都是受过素质教育的人,当别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挺身而出。或许近来的一些恼人事让我们对“信任”这一词的产生的排斥可是那些被救后却反咬一口诬陷他人诈取钱财的毕竟是少数。
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要你我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信任做起。信任是一瞬间的,看似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心中不应该有太多的猜忌和犹豫,最纯洁的信任才是调剂人际关系的特效药,它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树越来越茂盛。
很多人常常怀念儿时的小巷,那时的邻里之间因信任而相处的极为融治。每当吃饭时各家都把自己家的饭菜拿出来,调皮的孩子如果喜欢那家的就一个劲地吃,没有抱怨没有呵斥,有的只是那些真挚的笑声,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盖起了小楼。厚铁门仿佛也阻挡了两颗心。
是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总不能让信任因此而流失了,一个团队没有了信任,纵使你再技艺超群也不可能让团队胜利,而一一个人若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就像沙漠中的孤草,只能与寂寞相伴。
朋友之间需要信任,只有信任才能让朋友成为朋友。心连心无怨言,朋友之间没有了信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人之常情,但重大事情,朋友之问需要信任。
怀着一颗信任之心,伸出友爱之手,扶起出现在自己身边跌倒的人;怀着一颗信任之心温暖你我的心灵,解除人际关系亮起的黄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曾子的话主要教导人们在识人上的正确做法: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要凭自己的好恶或主观臆想就认定别人的不好,不能随便猜忌别人。换句话说,看人,要从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看。刘基的话可认为是对曾子的话的诠释:怀疑别人的人常被怀疑,善于防备别人的人常被人防备。从个人修为的角度分析,两句话都引导我们:不要事先猜忌、怀疑别人,要正确看待周围的人等。
对此,写作时,可以由不要猜忌这一信息引出正向的价值观,即我们要善于信任他人。对此,如可以写成记叙文,写一个关于“猜忌”与“信任”的故事,表达人与人之间因为信任而产生的美好感受,或者由猜忌到信任的变化,突出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石或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从古曹操因为猜忌而错杀好人,以及诸多贤臣因皇帝猜忌而不得志甚至枉失性命。再然后列举当前社会网络的发达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虚拟,信任度降低;信息的爆炸式更新以及真假难辨也让猜忌丛生,以及社会中诸如“扶不扶”等现象,写社会出现的信任危机,分析背后的根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立意:
1.点一盏心灯寻觅信任。
2.不能让真相迷失在猜忌中。
3.远离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土”在我们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并围绕“乡土本色”主题写一篇发言稿,用于学校“时代青年讲坛”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乡愁魂绕华夏乡土浸润中华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代表高三学生在“时代青年讲坛”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乡愁魂绕华夏乡土浸润中华”。
黄土地,绿田畴,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外在表现;相思豆,连丝藕,是我们乡土本色的内在精神。安土重迁是我们的乡土本色,这里的“土”有祖辈适应了的味道,也有乡愁萦绕的精神。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脚踩乡土,心系乡愁,从这里出发,也将要回到这里再续繁华。
乡愁魂绕华夏,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那些脚踩乡土的人,走的再远,也记得回家。
苏武的脚步,走不尽华夏的沃土,即使远去了乡土的味道,也凭忠诚的乡愁等到了故里的容纳;科学的边界,早已超越了国别,可即便高薪的诱惑也抵不过乡土的嘱托,无数个“他”早已回国;青年的梦想,跨越了乡土的阻隔,可追梦的回眸,发现乡愁是梦想的母亲河,你看,大学生村官让乡土更有特色。是啊,乡土里生长的你我,乡愁便是我们的特色。
乡土浸润中华,土的束缚亦是心的归属,哪一位华夏儿女,不留恋乡土的温度?
那北国的秋啊,怎的让他舍下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换?是扫帚的丝纹,是乡土的呼唤。乡土的浸润,在你的黄皮肤,即便洋装穿在身;乡土的浸润,在你的味蕾,哪怕山南海北;乡土的浸润,在你的每一个节日,只因“遍插茱萸少一人”。于是,在当今的社会,你会在彼地听到此乡的乡音;于是,在当今的网络,你会见到视频通话那端故乡的叮咛;于是,在每逢佳节的时候,机场和车站挤满了归乡的游子。是啊,安土重迁的你我,深深留恋乡土的温度。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一般来说,我们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但,如果生活所迫,梦想召唤,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带着乡愁上路,踏遍万水千山。但乡愁却会永相伴,那乡音,那乡情,那一蔬一饭,都是乡土的挂牵。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我们的根在乡土。运-20赴韩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带英雄们回归祖国的乡土,就是华夏共情乡土的最好见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当代青年正值逐梦华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请记得母语是我们唯一的行李,乡音是我们不变的行囊,乡愁是我们永恒的挂牵。
脚踩乡土,心系乡愁,让我们出发时更有力量,让我们奋斗时更有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8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1
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青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优秀范文】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青春
青春如浩瀚无垠的海洋,每个人都是这海上的一艘小船,在驶向彼岸的过程中,有时被迷雾遮住了前行的路,有时也会被大风吹偏航向,我们总是希望能有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调整航向。
进入高中,我发现自己的学号班里倒数第二,这让本来就自卑的我眼前一片漆黑,对于学习,我实感无从下手。可是,我很幸运,遇到了高一的班主任,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他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历史老师。他个子不算高,戴着一幅黑框眼镜,上课时,腰间总是挂着一个小喇叭,似乎总是怕我们错过他讲的重要内容。
记得高一刚开始军训,晚自习第一节是历史自习,他看着白天筋疲力尽的我们,说道:“给你们放个视频放松一下吧。”接着我们的欢呼声盖过了电脑开机的声音,随后他找到了一部名为《走向共和》的历史剧,剧中回顾了清末民初的历史事件,这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感知了历史,使我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对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
军训完不久,恰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县城进行鸣笛默哀,整个学校笼罩在响亮的预警声中,鸣笛结束后,他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在电脑上点开了“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对我们语重心长地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不要辜负了前辈为我们流下的鲜血!”当时,我都被他铿锵有力的话震撼到热泪盈眶……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致使我听课时都感觉自己穿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应该读过很多历史方面的书,每每说起一些他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他都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时上自习课,他会看一些历史题材的书。看书时,他都会仔细地盯着书中的内容,细细地品读着,时而皱紧着眉头想些什么,时而又会扶扶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给人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同学们上讲台问他问题,有时会吓他一跳。我想,这就是对“热爱”最好的诠释吧!
正如法捷耶夫所说的“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我的班主任,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青春,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我想,我不仅是这束光的接受者,将来也是这束光的传播者,让这束光能传承下去,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
题目中的“一束光”比喻具有光亮作用的东西,应理解为某人、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青春时代,照亮“我”青春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照亮”指给当时青春的“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走出阴霾,变得积极向上。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惘;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培养了“我”的某种精神品质;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抚平我内心的伤痛;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我”,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人间大爱……试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对此,写作时首先应该确定好“那束光”指的具体是什么,然后围绕“那束光”与“我的青春”之间的故事展开情节,重点突出这道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让青春的“我”有了怎样的改变。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立意:
1.记忆里的那道光照亮了我的青春路。
2.您是寒夜里的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
3.你们坚定的目光震撼了我,让我奋然前行。
来源:作文选刊,转载请保留。
2023年中考作文押题素材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公而忘私的“最美奋斗者”雷锋到坚守初心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从最美逆行者坚定的转身到“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潮流的变迁,也铭记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在“好故事”周围有聆听者,欣赏其意义与价值;有传播者,弘扬其传统与精神;有创作者,践行奋斗,书写续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优秀范文】:
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光阴是一卷长长的胶片,记录下一代又一代人的“好故事”。“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作为新时代的一份子,我既要做好故事的聆听者和传播者,更要做它的创作者,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做好故事的聆听者,从口口相传、代代延续的精神血脉中寻找归属感与使命感。李大钊先生的义无反顾,让我们心生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从而更坚定地投身于奋斗中去。由是说,成为好故事的聆听者能够在我们心里播下归属的种子,激发使命的基因。
做好故事的传播者,将源远流长、感人肺腑的优秀文化和中国故事散播到四面八方。君可见李子柒将传统融入生活、将传承印入血脉、将传播用于实践,从而将恬静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的中国文化传播世界各地;君可见陈依妙小小年纪便在美国博物馆内宣传二胡的魅力,让传统音乐走遍四方。成为好故事的传播者,深入感知中国精神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创写好故事的能力。
成为聆听者是根基,成为传播者是台阶,而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好故事的创作者。若非创作,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好故事又从何而来?若不创作,身为青年的我们又何以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裘氏门派”的传人裘继戎将京剧身段编入流行舞蹈,让传统更有生命力,让流行更具文化底蕴。我们何不向他学习,让“我”投入时代的洪流,执笔创作属于自己的好故事呢?
辩证来看,若只做聆听者,当下与未来便会出现“万马齐喑”的空白;若只做传播者,却没有聆听的沉淀和创作的升华,好故事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若只做创作者,而失去了聆听和传播的底盘,最终只会摇摇欲坠,无法行稳致远。只有将其三者结合统一,方能完善自身,拥有“心中期许、笔下风云”的能力。
诗言:“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辈青年兰芝秀发,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于表达自我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未完待续的好故事将等待我的书写!
人如此,国亦然。崛起的中国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担当着大国的责任,更要绘就更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愿我们一道,做好故事的聆听者、传播者,更要做创作者。执笔有我,蕴就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