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分/空,共4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几个方面。
2、中小学音乐审美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音乐感知、音乐思维、音乐情感和音乐兴趣方面的内容。
3、音乐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大类。
4、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5、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
6、《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7、音乐教育实习主要有试教、试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8、音乐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一次
1、《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价值是什么?其教学领域有哪些?
答: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答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2、简述《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
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简述《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
答: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既智商(IQ),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EQ),情绪智力因素也称情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现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3、价值观,既反映了个人价值方向,同时更反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
每门学科都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内涵是不同的,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鲜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三、“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合作——是指在小队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知识与技能”
任何课程都必然有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是如此,过去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方法枯燥、单一,和实践分离,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在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唱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
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结构由哪些模块组成?
答: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6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作业二
1、阐述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
答: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
一、在教育观念上,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首先,审美教育观深入人心。其次,创造教育观方兴未艾。再次,主体教育观得到确立。
二、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学习借鉴综合创新。
学习借鉴,就是要根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中外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要领。综合创新,就是要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将国内外各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体系,辩证地进行比较研究。
三、在教学内容上,倡导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
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体现,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四、在教学形式上,创造多渠道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多渠道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上安排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寓教于乐第二,在学校内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发展和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第三,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音乐活动。
五、在教学手段上,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六、在教学评价上,新型的综合评价机制初步形成。
2、阐述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各自主要特征。
答: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各自主要特征:
童年期(小学生):
音乐感知表现为写实性:以实际感受为评价标准,较肤浅。
音乐情感表现为易变性:具有较强的情绪性特点。
音乐思维表现为音乐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音乐兴趣易激发。
少年期(初中生)
音乐感知表现为表面性和片面性:与主观好恶联系。
音乐情感表现为丰富深刻但不稳定。
音乐思维表现为探索性增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发展。
音乐兴趣难持久。
青年初期(高中生)
音乐感知表现为准确性:审美感知较敏锐,主动参与音乐审美。
音乐情感表现为趋向多样性深刻稳定。
音乐思维表现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趋于稳定。
音乐兴趣趋于稳定。
第三次作业
1、阐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音乐教学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1、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综合地有机结合在一起
(1)嗓音训练活动
嗓音训练活动主要分为歌唱活动和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活动。其中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一大独创,它使儿童首先在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中,获得具有音乐节奏要素的概念。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既可以是谚语、词汇(甚至是地名和人名)的组合,也可以是儿歌、小诗、童谣。既可以是单层次的语言朗诵,也可以是构成多层次的语言朗诵活动。利用学生名字进行的单层次的语言朗诵活动;多层次的语言朗诵:在单层次的语言朗诵练习的基础上,一种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原速朗诵,另一组将速度放慢一倍进行语言朗诵,从而构成多层次。另一种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反复朗诵一、二小节,另一组反复朗诵三、四小节,也构成多层次。
(2)动作练习活动
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身体的动作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其中的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又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其又称为身体乐器)。
声势活动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①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通常采用当地儿童们熟悉的儿歌、童谣
②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
③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
④采用“回声”的方式:即老师即兴做声势以不提问,而学生重复模仿或者也即兴做声势以做答。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音乐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分/空,共4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几个方面。
2、中小学音乐审美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音乐感知、音乐思维、音乐情感和音乐兴趣方面的内容。
3、音乐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大类。
4、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5、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
6、《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7、音乐教育实习主要有试教、试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8、音乐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第一次
1、《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价值是什么?其教学领域有哪些?
答: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答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2、简述《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
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简述《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
答: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既智商(IQ),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EQ),情绪智力因素也称情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现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3、价值观,既反映了个人价值方向,同时更反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
每门学科都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内涵是不同的,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鲜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三、“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合作——是指在小队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知识与技能”
任何课程都必然有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是如此,过去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方法枯燥、单一,和实践分离,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在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唱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
4、《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结构由哪些模块组成?
答: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6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作业二
1、阐述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
答案解析
上一篇: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烟花爆竹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